心抓取心

隆波帕默尊者

 


【心抓取心】之一


昨晚,雨下了很久,

一直下個不停,雨並不很大。

有些天很熱,有些天下雨,

天氣每天都在變,很正常。

不下雨的時候,我們希望下雨,

有期望就會有失望;

最終,下雨了,如願以償,我們開心。


有時候我們不希望下雨,

比如將要去托?的出家人就不希望下雨。

那下雨的時候,我們就很失望。

如願以償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心;

沒有如願以償的時候,我們就會失望。


所有的一切,不會隨順我們的心願。

下雨有下雨的因,不下雨也有不下雨的因。

如果我們明白,法就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示現。

不管雨天或晴天,都是法在演示教導我們。

如果我們細心體會,持續觀察,就會發現:

當有「想要」在心中生起,(心)它就會苦。

如果心明白諸法因緣生的道理,

那麼因在,它(果)就在;

因滅,它(果)就滅,並不受我們的掌控。


我們對「想要」(慾望)的認知未免天真,

「想要」是無關緊要的,它只不過是讓心苦罷了,如此而已。

我們學法是讓自己的心來到普通自然的狀態,

我們會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平常的。

之所以說它平常,是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隨順因緣的;

之所以說它不平常,

是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隨緣而現,是(依照常理)不可思議的。


我們為什麼會老?是因為我們出生了。

如果我們不出生,就不會老、不會病、不會死。

出生是很平常的事情,

我們一旦出生,就會死亡。

那些我們所愛的、崇拜的人,我們想和他/她們長久地在一起,

但那是不可能的,沒有人會永遠地活著。

想要(慾望)生起,我們就會苦。


好好看看吧, 我們想要的無一例外都是我們還不是的,

或者還沒擁有的;

對於那些我們已經是的,或者已經擁有的,我們沒有「想要」生起。

比如,我們還沒有另一半,我們就想要找一個;

一旦有了,多半就不想要了;

如果有想要,也是想要一個新的另一半,

舊的人我們已經不感興趣了。


慾望讓我們苦, 佛陀教導說:慾望,是苦的因。

佛陀在2600多年前就教導這個了。

自此真理出世,沒有人可以反駁,

這是絕對的真理,無可辯駁。

慾望,或者渴望就是苦因。


因此,讓我們好好地看看自己的心,

我們就會看到實相:何時有想要,何時就有苦。

因為不管我們想要什麼,

都是我們還不是或者還沒擁有的。

如果我們想成為政治家,如果已經是了,

那我們就不再想成為政治家了,我們就會想要一些別的了。

我們想永久保持這份工作,想要變得更出名……

心想要的是還沒擁有的那些事物。

因此,我們持續地苦著。

想要(慾望)生起,我們就會忐忑不安,

擔心是否能得到我們想要的, (心有)忐忑不安已經是苦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是慾望在讓我們苦。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系列 20200530

泰國. 解脫園寺

https://youtu.be/RgXhc6tllf4

https://www.dhamma.com/mind-clings-to-mind/

此法談文字是根據隆波帕默尊者的泰語法談英譯版本翻譯、整理而成。受個人修證水平、語言文字掌控能力的限制,漢譯內容若與英譯內容有出入的地方,請讀者不吝賜教,不勝感恩,隨喜功德。


【心抓取心】之二


心裡生起想要(慾望),我們是無法阻止的。

想要(慾望)有它生起的因,

我們不能命令心停止想要,

那只不過是想要「不想要」罷了,

那是行不通的,那不會讓我們解脫。

我們必須深入探究想要(慾望)從哪裡來?


佛陀教導緣起——受緣愛。

六根和六塵接觸,如果快樂生起,

我們就希望快樂永久停留,

心記得快樂的滋味。

當快樂消散,我們就會傷心,

想讓快樂重新回來。

因為我們想讓快樂回來,

我們就想要更多令自己愉悅的感官接觸,

而我們無法讓感官只接觸令自己愉悅的。

有時接觸的(所緣)是讓自己愉快的,

有時是讓自己不愉快的。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所有這些境界都是無我的,無法被掌控的。

當我們接觸到令自己愉悅的感官對象時,

快樂就生起了; 當快樂存在時,我們希望它長久地停留;

快樂消散了,我們又希望它重新回來。

凡是快樂不在的地方,我們都希望它在那裡。


我們想要令人愉悅的感官所緣稱為「欲愛」,

希望滿意的所緣長久停駐稱為「有愛」。

有些所緣呆了很長時間,最開始我們喜歡它們,過了一陣子,我們就厭倦了,就希望它們消失; 有些所緣,我們一開始就不喜歡,希望它快快離開。

心很愚蠢,不知道一切因緣而生。

當然會有讓我們不愉快的所緣了,

(當我們)感到不愉快的時候,

希望(那令我們不愉快的) 所緣消失的慾望一直潛伏著。

讓我們逐漸體會觀察這些因與果,

從實相中,而不是念頭中學習。


比如緣起法,人們可以從書中找到,

並去閱讀,這樣的書有很多。

但是,閱讀並不等同於看到境界,

閱讀並不能幫助我們離苦。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

有一次,我在Chonprathan寺院出家。

原本想跟隨佛使比丘尊者出家,

但當時我住在曼谷附近的Nonthaburi省,

離尊者所在的省份(Chumporn)太遠了。

當時,和佛使比丘尊者教導方式相同的是

Chonprathan寺院的隆波般亞尊者,

一位我自小就很敬重的師父。

我去跟隨他出家,他是我的剃度師。

出家儀式完畢之後,

隆波般亞尊者給了我一本佛使比丘尊者的書,

一本很厚的書。尊者讓我讀這本書,

自學——自己去讀。

我就按照尊者的指示去做,

在固定禪修時段之外的閒余時間讀那本書,

就像尊者指示的那樣。

我讀完了整本書,其中一段深入我心,

佛使比丘尊者寫道:

誰看到緣起,誰就見到法,

誰見到法,誰就看到了佛。

事實上,這是佛陀的語錄,

佛史比丘尊者把它引用到了書中。

那時,我還從沒有聽說過緣起法。

很興奮,但是不知道那是什麼。

我去問當時在寺廟里年長一些的師父:

緣起法是什麼?他們好像也並不清楚。

他們就說:哦,就是有關因與果。

之後就起身離去,(我就)無法再繼續問了。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系列 20200530

泰國. 解脫園寺

https://youtu.be/RgXhc6tllf4

https://www.dhamma.com/mind-clings-to-mind/

此法談文字是根據隆波帕默尊者的泰語法談英譯版本翻譯、整理而成。受個人修證水平、語言文字掌控能力的限制,漢譯內容若與英譯內容有出入的地方,請讀者不吝賜教,不勝感恩,隨喜功德。


【心抓取心】之三


我無法請教隆波般亞尊者,

他在寺廟的時間幾乎為零。

他接受很多邀請,因為很多人對他特別有信仰心。

他非常慈悲,接受所有外地的教學或者供僧齋邀請。


我被緣起法這個詞所觸動,

我想它應該是我們必須要學的法。

在我出家的末尾,我去書店找尋有關緣起法的書。

所能找到的是一本佛使比丘尊者著的小冊子。

我坐下來讀,書裡全是生詞。

比如「無明」,不知道四聖諦被稱為無明。

不知道因,不知道果,

不知道因和它們的果,被稱為「無明」。

書裡說「無明」是導致「行」生起的因。

「行」有三種:「福」行,即造作善;

「非福」行,即造作不善;

「不動行」,即既不造作善,也不造作不善。

然後,書裡還描繪了無色界禪那等等。

我讀了但是不懂,不知道該如何實踐。

我知道無明就是不知道四聖諦, 但我不知道如何弄懂四聖諦。

三種「行」的造作,事實上,我也不懂,

我只知道那些詞而已。


「行」是導致「識」生起的因。但是「識」是什麼呢?

我所知道的「識」只是對於外物的認知。但是,

這書裡講到的「識」是「緣識有名色」的意思, 我也不知道名和色該如何理解。

接下來,「緣名色有六入」,

即眼、耳、鼻、舌、身、意。

接下來,「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 ... 每一種因緣都可以繼續闡述開來。

觸有六種,通過六根,

即眼、耳、鼻、舌、身、意的參與來完成。

接下來,由於有(感官接)觸,感受生起。

感受有三種:樂受,苦受以及不苦不樂受。


我繼續讀,一直讀到「緣有有生」,

「有」分為「欲界有」,「色界有」以及「無色界有」;

接著,就是「生」。

「生」就是獲取眼耳鼻舌身心。

有「生」就有「苦」。

有了眼、耳、鼻、舌、身、心,

我們就會苦。


讀了很多遍,我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實踐。

佛教教導的緣起法還在,並沒有消失到哪裡去。可是,讀了書之後,

我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動手實踐,

如何摧毀無明,如何消除貪愛。


書裡教導說我們要去消除苦因,消除慾望。

慾望的根源是無明,所以必須消除無明。

書裡說我們要用智慧根除無明,

但是我也不知道如何獲取智慧。


那次的經歷,

開?了我對於佛教經典孜孜不倦的探索。

但是不管讀什麼,我都找不到答案。

如何做才能消除無明、消除貪愛啊?

直到我遇到了隆布敦長老,他教導我觀心。

動手實踐以來,我獲得了知者、觀者之心。

繼而我看到境界,看到了苦如何生起。

苦存在於心,苦存在於身。

有了身體,它一定會老,一定會病,

一定會死,一定會餓,一定會渴,

一定會大小便,一定會感染疾病,

身體本身就是苦的聚集。


觀察之後,我發現既然有了身體,

就沒有(令它不苦的)解決辦法。

身體的呈現是果報,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

沒有(令身體不苦的)解決辦法。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為身體)減輕苦。

比如,餓了,去吃東西。

但是,在(寺廟)這裡出家的師父們,

是不能隨心所欲地吃的。

如果熱了,就去找棵有陰涼的大樹;

如果冷了,就去洗個熱水澡。

做這些,就是不斷地去解除身體的苦。

累了,去休息一下,也是去解除身體之苦。

我們對於身體所能做的,

就是去維護它並且暫時地解除它的苦。

冷了熱了,我們可以換衣服。


佛陀教導出家人:穿衣服是為什麼?

我們穿著僧袍是提醒自己——

我們穿衣並不是為了好看,

我們穿衣是為了抵禦蚊蟲叮咬以及天氣的冷熱變化。

我們要知道消費(事物)是為了什麼。

佛陀教導我們,

吃東西是為瞭解除飢餓而並不是為了嘗味道,

不是為了沈醉或者沈迷其中。

這些是佛陀教導的。

我們無法完全解除身體的苦。

既然已經有了這個身體,苦就是必然的了。

生病的時候,我們通過看醫生以解除身體之苦。

如果吃藥可以幫助身體恢復,

那我們就去吃藥以解除病痛之苦。

如果久治不愈,那只能讓身體死去, 這就是身體的實質。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系列 20200530

泰國. 解脫園寺

https://www.dhamma.com/mind-clings-to-mind/

https://youtu.be/RgXhc6tllf4

此法談文字是根據隆波帕默尊者的泰語法談英譯版本翻譯、整理而成。受個人修證水平、語言文字掌控能力的限制,漢譯內容若與英譯內容有出入的地方,請讀者不吝賜教,不勝感恩,隨喜功德。

 


【心抓取心】之四


然而心苦,就另當別論了。

持續訓練下去,

我們就能夠很短暫地看到心苦的生起。

最開始我們看不到,

持續地努力,持續地觀下去,

最終我們就能看到:

每次「想要」生起,心就開始掙扎,一掙扎,

它就去抓取眼、耳、鼻、舌、身,或者心。

不是一次抓取全部(六根),

它會一次抓取一個(根門)。


比如,想要看圖像的慾望生起,

心就掙扎,它會優先抓取眼根;

或者它想聽聲音,就會優先抓取耳根。

和抓取的所緣接觸的時候,

心就會生起在眼根或者耳根。

如果有蚊子叮咬,身上癢癢,

心就會跑到身體上。

我們無法左右心優先選擇眼、耳、鼻、舌、身、心哪個根門,


心會自己做出選擇,是跑去看圖像還是跑去聽聲音。

首先,心把眼、耳、鼻、舌、身,或者心抓取起來,

然後它去感知我們身心之外的色聲香味觸。

心一旦抓取了什麼,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看到心裡生起了負擔。


這個心裡生起的負擔就是苦。這個負擔,

在心抓取眼、耳、鼻、舌、身、心的瞬間生起。

只是這麼說,你們明白不了;

必須要去實踐,必須要自己看到。

心抓取眼、耳、鼻、舌、身、心,

我們可以談論得好像書裡描述的一樣,

但如果還是看不見心是如何抓取的,

那就無法止息苦。

就算我們讀書讀到死,但不去動手實踐,也什麼都得不到。

但讀書總比什麼都不幹強,至少讀書可以防止我們完全偏離正道。

比如,向更高界的眾生求助以離苦,

那根本是偏離正道;

又或者去取悅天神,

那也(對於離苦)幫不上什麼忙。

為了不感染新冠肺炎而誦經取悅眾神,

根本不管用,我們得自助。

要警覺啊,覺性和法會保護我們。


如果我們沒有被誘騙去造惡,

也不太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

早先我們看到的那些新聞報道,

感染的人是在看拳擊賽的時候感染的,

是在那些喝酒的酒吧,俱樂部等場所感染的。

去看拳擊賽的人們,真的都是去看體育比賽嗎?

不一定。他們觀賽賭博,他們賽馬賭博,

這些活動都是誘騙人造惡的。

如果我們看泰拳但是不賭博,

那呆在家裡也行啊,呆在家裡看,

我們就不會感染新冠肺炎。


由於煩惱習氣,心掙扎搖擺。

它有負累,苦生起。

比如,我們想吸引一個女人,

心掙扎,有負累。

如果我們覺知並且持續觀察,就會看到:

何時慾望生起,掙扎就緊隨而至。

在巴利語裡,掙扎叫做Bhava。

一旦有掙扎,就有「生」。

「生」就是抓取眼、耳、鼻、舌、身、意,心真的會去抓取它們。

我們要持續訓練,堅持觀下去,逐漸斷除煩惱。

最後就會看到心抓取心,並且「扒」在心上。


我們的心看到這裡,

已經被抓取去造作念頭,去思東想西了:

想好的、壞的、開心的、傷心的,心是抓取的「主角」。

我們怎樣讓心鬆開(抓取)呢?

我們命令它松開,

它就是不鬆開,它不聽我們的。偶爾,

通過反復訓練而獲得了知者之心的修行者,

會看到心鬆開念頭,心把它(念頭)放開

和心把心本身放開是類似的。 有時候心把心放開,有時候心又把心抓取起來。


不修行的人也是這樣嗎?

他們的心也會把心放開而後又去抓取嗎?

是的,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

當我們要用到心去工作的時候,

比如去和某個感官所緣接觸,

我們(的心)就把心抓取起來。

當我們要用到眼,

就把眼抓取起來,這時就不去抓取心。


這很自然平常,狗、貓、凡夫……

我不是說凡夫是狗或者貓啊,

是說所有的狗、貓、動物、人類,有時他們/它們的心會去抓取心,

有時又把它放開,但不是利用智慧把它(心)放開的,

把心放開是因為那一刻沒有用到心。

比如我們要去耕田或者園藝,我們要用到鏟子挖土。

但當我們要挖一個小洞的時候,用勺子就可以了。

用大鏟子挖(小洞)就不靈光了。

割高草,我們需要刀片,所以我們選擇一把鐮刀。

我們一次用一件工具。相似的,心抓取眼、耳、鼻、舌、身, 或者心的時候,

也是一次抓取一個;

當需要使用哪個,就把那個抓取起來。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系列 20200530

泰國. 解脫園寺

https://www.dhamma.com/mind-clings-to-mind/

https://youtu.be/RgXhc6tllf4

此法談文字是根據隆波帕默尊者的泰語法談英譯版本翻譯、整理而成。

受個人修證水平、語言文字掌控能力的限制,

漢譯內容若與英譯內容有出入的地方,

請讀者不吝賜教,不勝感恩,隨喜功德。

 


【心抓取心】之五


在出家之前,我已經看到心抓取心了,

我能夠看到因為覺性夠快,它能夠看到心鬆開心,

然後下一刻又把它抓取起來。

我知道心把心抓取了起來,但是不知道怎樣讓它鬆開。

我很努力地嘗試,

在修行的時候看看如何讓心鬆開心。

我所知道的就是如果心能夠永久地鬆開心,那就再也不會有苦了。


那時,我忘記了緣起法。

真相是,如果沒有「生」,也就沒有苦。

「生」就是抓取眼、耳、鼻、舌、身,或者心。

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心(對於心)的抓取,而後放開。

起先,(心)放開(心)的時候,它立刻又會把心抓取起來。

過了一陣子,它放開的時間變長了。


我找不到能教導我如何讓心永久地放開心的高僧大德。

我不知道該如何做讓心放開對於心的執取。

那時我聽說隆布蘇瓦長老剛從美國回來,

停留在Pakkret地區的Suanthip寺院,

離我住的地方還挺近的,當時我住在Nonthaburi。

我想請教長老關於「心鬆開對於心的執取」的問題,

並且想在面見長老的時候,希望能夠把一顆沒有執取的心呈現給長老看。

那時,心已經能夠鬆開(心)較長時間了。

當我們(我和麥琪媽媽一起,那時隆波和麥琪媽媽兩個人都是居士,而不是出家人和麥琪一起出行)

準備開車前往寺廟的時候,車剛開出門前小道,心又把心抓起來了。

我有些擔心在請教長老的時候,無法把鬆開來的心呈現給長老看。

但它(心)就是又把心給抓起來了,我試著讓它鬆開。怎麼辦啊?該如何做啊?

我拼命掙扎,但是心它就是不願意鬆開。


當我們到了寺廟所在的街道時,我嘆了口氣:

做不到啊!我無法讓心鬆開。

心是無我的,它不會聽從我的命令而去鬆開的。

當心意識到無我的真相,立刻就鬆開了。

我很高興,著急著去見長老。

我到了小廳,長老在裡間,我在外間等他,來拜見長老的人很多。

由於我在黎明之前就到了,所以可以坐在靠前的位置。

終於,一位師父推著長老的輪椅出來了。

長老在多年前的一次交通意外中癱瘓,

他的生活無法自理, 甚至需要另一位出家師父幫他

擦口水,

長老的五蘊承受了很多苦。

長老被推出來,安置在屋子的中間。

大家頂禮長老,長老微笑了幾次,審思了一些法。

人很多,長老對著大家微笑了一陣子,

而後長老看著我說:

「有時候心鬆開心,有時候心又把心抓取起來。

不管我們怎麼做,心就是不願意鬆開;

直到心看到心的三法印,才能夠鬆開。」

長老就是如此開示的,我連問都沒有問呢,

估計我心裡面的想法太顯眼了吧。

長老教導之後,我在心裡頂禮長老,

因為還沒到正式頂禮的時候。

人們還在跟長老問長問短,「美國之行怎麼樣啊」之類的。


長老有時回答,有時協助長老的出家師父

代替長老回答,因為長老累了。

對於長老來講,說話是很艱難的事情。

但是我得到了答案。

去拜見長老,長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有時候心鬆開心,有時候心又把心抓取起來。

我們無法強迫心。當我們看到三法印,

看到無我,心會自行鬆開。」

那正是我開車即將駛入寺院的時候看到的。


我明白心無法被掌控,心是無我的;

看到這個,心會自行鬆開。

我意識到——

我必須不斷重覆地看到心的三法印。

那就是用「以心觀心」的方式修習毗婆捨那,

以知者作為所緣。


那之後,我一點點進步,心在逐漸遠離苦。

我明白了何時「想要」生起,掙扎就會緊隨而至。

掙扎的心是有負累的,有負累的心就是有苦的心。

那時,心還無法完全鬆開心,心依舊還有苦。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系列 20200530

泰國. 解脫園寺

https://www.dhamma.com/mind-clings-to-mind/

https://youtu.be/RgXhc6tllf4

此法談文字是根據隆波帕默尊者的泰語法談英譯版本翻譯、整理而成。受個人修證水平、語言文字掌控能力的限制,漢譯內容若與英譯內容有出入的地方, 請讀者不吝賜教,不勝感恩,隨喜功德。

 


【心抓取心】之六


那時,我想到了隆布敦長老的教導,

長老寫道:「心,清楚地照見心,是道;

心清楚地照見心的結果,是滅。」


訓練了很久以後,我明白了:

心清楚地照見心,

也就是(心清楚地)看到了呈現三法印的心。

隆布敦長老說的比較隱晦。更確切地說:

心清楚地照見心就是阿羅漢道,

因為最後鬆開的蘊就是心。


傳承於同一體系的祖師大德們的教導,

和經典居然如此驚人的一致。

我很尊敬學習經典的出家師父們,

他們把過去2000年的經典保存至今,

這是很不容易的工作, 有很多的挑戰。

他們把經典保存至今作為衡量我們修行的標準,

如果我們的修行產生了和三藏不一致的內容,

我們就要重新審視,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如果我們修行後認為涅槃是某個界,那就錯了。

或者我們認為四聖諦是四種不同顏色的光球,

這個就和經典相違背了,是不對的。

苦、集、滅、道是有關實實在在的名法、色法呈現的狀態,不同於異象。

我們並不研究異象和幻影,

所以經典對於衡量我們修行的進展,是很有意義的。


作為實修者,我們並不貶低對於經典的研究。

林居體系大師阿姜曼尊者也學習經典。

我跟隨尊者的弟子們學習,他們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貶低經典,

而是給予經典很高的地位與評價。


我的另一位老師是隆波卡賢尊者,

尊者並非出自林居體系,

我曾經師從於好幾條法脈。

隆波卡賢尊者尊重經典,他教導他的學生們高度重視經典。

如果有某本經書掉在了地上,

尊者會把它安放回原處。

尊者認為經典是傳播佛法的工具,是需要被高度重視的。

那些真正的禪修體系不會回避經典,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受到鼓勵去學習經典。


當我說到「我們」,居士們可能會好奇,

我是指在這裡替代你們聽法的寺院的出家師父們。

(由於疫情的影響,寺院還沒有對公眾開放) 如果我面對一間空空的禪堂

, 法是流淌不出來的,我還從未只對著鬼神講法,

我需要(對著)實實在在的人(講法)。

這裡的出家師父們必須學習經典,

他們在雨安居期間是要參加理論考試的,

有十幾位出家師父已經完成了所有三門考試。

在這所有的出家師父裡,我是最不精勤的,

目前我只完成了一門考試,我的出家師父們要比我博學,

他們至少要通過第一門的考試才可以繼續。

他們學習實踐的理論,關於奢摩他和毗婆捨那的所有細節,

都包含在第三門考試裡。


今年,我不會送這裡的出家師父去參加考試。

由於疫情的緣故,他們有可能會把病毒帶進寺廟,

出家師父們的父母會說寺院沒有照顧好他們。


實踐法,我們去觀察事實。

一旦看到實相,再讀經典。

我後來讀到佛使比丘尊者的緣起法時,明白了他所寫的是正確的。

第一次讀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實踐。

實踐的方法就是: 一旦我們得到了知者之心,

就要去觀色法與名法的境界的運作,

直到(心)可以放下色法與名法。

到了最後,知者之心也可以被放下了。


這就是隆布敦長老教導我的,現在我把它教給你們大家。

這樣,我就不會欠我老師的債。

現在,我把這佛法之光傳遞給你們,你們能走多遠,

就看你們自己以及你們自己的訓練了。

法從來沒有消失去哪裡,佛法的理論和佛法的實踐都還在世,

至於你們是不是有足夠的投入與意志力,

去抵達真理,那就看你們自己了。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

居士們,請你們照顧好自己,

這樣才有希望再次來到寺廟聽法。

(全篇終) ——隆波帕默尊者法談直播系列

20200530

泰國. 解脫園寺

https://www.dhamma.com/mind-clings-to-mind/

https://youtu.be/9PamEqgHAMs

此法談文字是根據隆波帕默尊者的泰語法談英譯版本翻譯、整理而成。受個人修證水平、語言文字掌控能力的限制,漢譯內容若與英譯內容有出入的地方,請讀者不吝賜教,不勝感恩,隨喜功德。

 


20200613 r0 20200614r1 20200616 r2

dhammachanda 0935205506 0965167167


 

inserted by FC2 system